台媒年度“台湾民心大调查”:近六成人预测2024年民进党将下台******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2022年对台湾来说是相当动荡的一年,除了疫情持续肆虐外,佩洛西8月初窜访台湾更是让两岸局势进入深水区,台湾迎来近几年最紧绷、最动荡的时刻。21日,台湾《远见》杂志公布年度“民心动向大调查”,从结果来看,受访台湾民众对2023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有43%的受访者认为明年岛内经济发展会变差,56%的人认为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再度上演政党轮替。
《远见》杂志的最新民调显示,两岸紧张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岛内民众登陆意愿,愿意“西进”的民众有10.1%。旅游部分,随着疫情趋缓,各项禁令逐步解封,不少民众已开始安排未来一年的旅游行程。调查结果显示,日本仍是台湾民众出境首选,比例高达41.8%,接着依次为欧洲、大陆和美国。与去年的调查数字相比,前往日本的比例减少8.1个百分点,想去欧洲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两岸关系变不好,然而台湾民众仍未放弃与对岸交流的机会,高达58.8%的受访民众仍认为,两岸应该增加互动,仅24.2%的民众主张减少。
最近一年,解放军战机频繁在台海实施军演,民进党当局则增加军事采购项目,并传出2023年将把兵役延长到一年,也让台海可能发生冲突的说法甚嚣尘上。《远见》的调查显示,高达53.6%的受访台湾民众不愿意亲自或让家人上战场,其中女性、泛蓝支持者、台湾民众党支持者最不乐见自己或家人上战场。从交叉分析也可以看出,岛内泛蓝、泛绿民众对上战场一事出现巨大分歧,其中泛蓝民众有高达76.7%的人不愿上战场。若以年龄层来看,最愿意上战场的族群为50—59岁,分析可能和这些人已经除役有关,因此上战场事不关己,至于最不愿意上战场的族群为20—29岁,因为一旦台海发生战事,这些人首当其冲。若两岸真的发生战事,有45.7%的受访台湾民众认为最终将走向“协议和谈”,另有13.1%认为“大陆最终获胜”,仅10.3%的人认为“台湾最终获胜”。和去年同期相比,认为“双方协议和谈”的比例增加2.9个百分点,显示岛内民众渴望和谈的信念越来越坚定。
在统“独”方面,整体而言,若将“先维持现状再看”与“永远维持现状”合并为“维持现状”,可发现“维持现状”的比例还是稳定在五成以上。
11月26日的岛内“九合一”选举,民进党创下空前惨败的“成绩”,只获得5席县市长,蔡英文被迫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对于这次选举结果,46.7%的受访民众表示“满意”,27.8%表示“不满意”。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泛绿支持者,也有近两成受访人士满意这样的结果。《远见》评论称,这显示蔡英文当局的表现不仅受到反对者批评,也有部分支持者无法谅解。
接下来要登场的重头戏,也就是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岛内民众依旧不看好民进党。调查显示,56%的人认为2022年县市长选举结果可能导致2024年选举再次发生政党轮替,24.1%认为“不可能”。与此同时,“九合一”选举结果也间接影响民众对政党的认同度,本次调查中有24.9%的民众认为自己立场泛蓝,29.3%认为自己政治立场泛绿,支持第三势力台湾民众党的比例为5.7%,自认立场中立的民众高达40.2%。与往年数字相比,泛蓝支持者比例略有增加,泛绿则有下滑迹象,至于中立选民,增加幅度最为显著。
再过几天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但台湾多数民众对于2023年并没有太大期待。调查显示,有43%的人对明年经济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会变好的则为31%,创下历年来的新低,且年龄越大悲观意识越显著。
奥运会东道主能拿更多奖牌?国际最新研究称证据不足******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针对奥运会申办与举办,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称东道主能获得更多奥运奖牌。这个观点科学吗?可信可靠吗?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发表一篇体育研究论文称,奥运会东道主能拿更多奖牌的证据不足。
该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控制社会经济因素不变,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并不会多拿奖牌。这一研究结果反驳了所谓的“东道主效应”的存在,“东道主效应”是指东道国会比平常情况下获得更多奖牌。不过,研究者也提醒,后续仍需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统计更多届的奥运会,来证实他们的研究结果。
该论文介绍,申办奥运会的国家通常会将举办奥运会能增加奖牌数作为说服民众的申办理由。之前有研究发现,东道国在夏季奥运会的奖牌数会额外增加1.8个百分点,不过这种提振效应在不同运动项目上的分布并不平均。
论文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匈牙利经济与区域研究中心经济学研究所盖尔盖伊·丘里洛(Gergely Csurilla)和同事伊姆雷·费尔特(Imre Fert?)合作,通过比较1996年至2021年夏季奥运会东道国在举办比赛的当年和不作为东道国时的奖牌数差异,对举办奥运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奖牌数进行研究。这几届奥运会的东道国分别为美国、澳大利亚、希腊、中国、英国、巴西和日本。除奥运奖牌总数外,他们还分析了男女运动员的奖牌数。
论文作者指出,如果根据人均GDP和人口规模这些社会经济因素进行调整,大部分国家的奥运会“东道主效应”就消失了。只有澳大利亚(2000年)和英国(2012年)保持了奖牌总数的大幅增加。英国和巴西(2016年)的男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数量明显增加,澳大利亚的女运动员也比预期取得了更多奖牌。
因此,论文作者认为,奥运会申办国应对能比平时获得更多奖牌的期望持谨慎态度。(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